当 “反内卷” 从政策表述变为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的集体表态,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竞争逻辑的深层变革。工商银行、平安银行、邮储银行、中信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兴业银行、华夏银行、民生银行、浙商银行、杭州银行等上市银行近期明确加入 “反内卷” 行动,从停止高息返佣到回归价值服务,这场集体行动的背后,是政策引导、行业自救与转型需求的多重驱动。 阅读量:10820
2025年上半年城商行中报披露落下帷幕,一场关乎行业格局的深度洗牌正在上演。江苏银行以4.79万亿元资产规模超越北京银行登顶,宁波银行以3.47万亿元资产规模追过上海银行,而上海银行资产增速仅2.08%的疲软表现,彻底打破了城商行传统 "北沪苏宁" 的头部格局。这场位次更迭背后,是战略选择的分野、风险管控的较量,更是行业在利率市场化深水区的生死竞速。 阅读量:10722
近日,广发银行发布公告称,公司董事会于3月10日收到辞任函,白涛因工作变动辞去本行董事长、董事职务,该辞任于同日起生效。
这场“甩包袱”运动终将写入中国金融史——它既是银行应对周期阵痛的无奈之举,更是倒逼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变革的转折点。当潮水退去,唯有那些真正构建起“风险-收益-成本”动态平衡能力的机构,才能穿越周期迷雾,成为下一阶段的领跑者。
这场突围的本质,是银行业在数字经济时代重新定位自身价值的探索。正如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所言:“当利率降至无限接近资金成本时,银行卖的不再是钱,而是服务。” 中国金融网董事长何世红认为:“消费贷市场的终局,或许不是利率的归零,而是金融服务从交易型向价值型的进化。”
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,2025 年 3 月 10 日,北京金融界迎来历史性时刻——北京农商银行、北京银行、华夏银行组成的"金刚组合"正式缔结战略联盟。这三家总资产近10万亿元的市属金融机构,以差异化定位形成互补优势,通过战略协同构建金融生态圈,不仅为首都经济注入新动能,更开创了"一个城市三家法人银行深度合作"的全新模式。
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,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银行业格局。2025 年,中国银行业迎来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年,科技不再是辅助工具,而是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。从监管政策到市场实践,从产品创新到服务模式,科技的烙印无处不在,成为贯穿全年发展的主基调。
在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,陆家嘴的摩天楼群勾勒出中国金融的天际线。作为唯一总部位于上海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,交通银行在这里书写着金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时代篇章。从浦东机场四期工程的银团贷款到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,交行与上海的深度融合,正构建起 "双向赋能" 的金融发展范式。
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,金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金融行业格局,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变革的关键力量。以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,凭借创新引擎的强劲动力,在金融科技领域加速前行,开启了全速启航的新征程。
在当今时代,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,金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金融行业的格局。全国两会期间,围绕金融促发展,尤其是激发科创活力的议题,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,为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。这一领域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,在创新的驱动下不断破局前行,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。
在当今时代,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愈发紧密,科技金融作为金融 “五篇大文章” 之首,已被提升至全行业的关键高度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做好金融 “五篇大文章” 的指导意见》着重指出,要强化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撑 ,这充分彰显了国家对科技金融前所未有的战略重视。在此背景下,金融监管部门积极行动,引领科技金融进一步发力,诸多举措相继出台,效果初显。
在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房地产首次被置于 "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" 的首位,并首次将 "稳住楼市" 写入总体要求。这份报告不仅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"止跌回稳" 的基调,更通过三大突破性政策,勾勒出房地产市场从短期救急到长期转型的完整路径。
工行的6万亿计划犹如投石问路,其价值不仅在于资金规模,更在于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范式。当国有大行从"资金提供者"蜕变为"价值共创者",这场始于信贷供给量变的改革,或将引发中国金融体系质变的链式反应。
2025 年 2 月 28 日,中国人民银行、全国工商联、金融监管总局、中国证监会、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。这一会议的召开,彰显了国家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高度重视,也为后续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进指明了方向。